冰球太高冷 难觅后来人
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B组的比赛正在北京首体进行,北京的青少年业余冰球近些年发展也极为迅猛,但后备力量薄弱,整体装备和培训费用过高的问题仍旧阻碍了职业冰球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北京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或许是中国冰球运动乃至整个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昨天,在首体进行的2015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B组的比赛中,中国女冰取得了首场胜利,以5比2战胜朝鲜队,目前两战一胜一负积4分在六支参赛球队中排名第三位。
女冰现状 平均水平不足 老将仍是中坚
时隔十一年,中国女冰再次得到了主场征战的机会。此前已经退役的孙锐、齐雪婷、马蕊、姜娜和石瑶五员老将再度复出,目前这支国家队中,几名老将仍旧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首场对阵荷兰的比赛中,33岁的孙锐攻入了中国队的全部两粒入球,第二场对阵朝鲜上演帽子戏法的张梦莹有两粒入球分别来自于孙锐和齐雪婷的助攻,门将石瑶则多次上演救险好戏。
以老将孙锐为例,1998年进入国家队,当时正是中国女冰的巅峰期,在长野冬奥会上中国女冰曾斩第四名。随后几经退役后复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年轻球员水平不足,还要靠她们这些老队员来支撑。
对此,孙锐也无奈地表示:“现在情况不容乐观,老队员年龄相继偏大、伤病过多,而年轻队员也迟迟没有达到教练员或是团队预想的成长迅速。”
通过比赛,冬管中心冰球部部长于天德认为中国女冰平均实力不足的问题明显。
“在三个组的运动员配置中,我们只有孙锐这个组比对手强,其他两个组别都比对手逊色。在女冰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后备力量跟不上,冰球不能只靠10个人来打球。我们在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水平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于天德说道。
后备匮乏 职业队数量少 学校里没球队
目前中国冰球国家队的选材主要从专业队中选拔,而专业队只局限于东北的少数几个城市,其中男子成年队只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三支队伍,女队只有一支队伍。
青少年冰球虽然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旧局限于业余冰球领域,由于高中与大学缺乏相应的通道,往往之前打冰球的孩子就选择放弃了。而专业队的孩子们由于打冰球出路不好、待遇不佳等原因从事专业训练的人也越来越少,造成了后备人才的萎缩。
在于天德看来,建立更多的专业队伍、举办职业联赛是打通冰球在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应该有更多省市建立专业队伍。”于天德说道,“对抗需要对手,没有对手跟谁对抗和竞争?没有对抗和竞争谈何提高?没有提高就没有成绩,没有成绩各方面就不会加大投入。不加大投入,从业人员如何生存?生存都成了问题,谁还愿意打球?我希望中国冰球能够早日走上职业化道路。”
一位冰球小运动员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让孩子打球,出发点还是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品质。如果没有高中和大学的相应球队和招生政策,恐怕到了高中随着课业压力的加重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继续打冰球了。”
费用过高
1年得花10万 阻碍项目普及
一个孩子穿着专业的冰球装备,参加一年的冰球训练和比赛需要多少钱?业内人士给出了10万元的答案。
补给者冰球用品店是国内知名的进口冰球装备供应商,店内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基本没有专业的冰球装备生产企业,装备主要都是进口的。一身装备算下来最便宜的也要两三千元,贵的要1万以上。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身体生长的原因,一套装备最多只能用一年。但相比于培训和比赛的费用,装备只是小钱。”
一位在北京某家冰球俱乐部担任教练的退役球员告诉记者:“一般从事冰球训练的青少年一堂初级课的费用在两三百元,每年的培训费用就要四五万。如果要参加一些比赛的话费用就会翻倍。”
北京落点 近两年发展快 只是个别现象
截至去年9月,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人数已经超过200人,注册的冰球俱乐部也从2013年的6家增加到9家。北京已经成为了全中国青少年冰球运动的中心。
补给者冰球用品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北京地区的冰球装备销售额都是全国最高的。”但是在他看来,北京青少年冰球的蓬勃发展有其特殊的原因:“在北京大部分打冰球的孩子家长都有着殷实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很多人都是在国外了解冰球才让孩子开始冰球训练的。”
即便按照北京的现状,冰球人口要想继续发展也将遇到瓶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佟立新认为,场地、教练人才和高中与大学在冰球运动中的空白都阻碍了北京青少年冰球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被看做中国发展冰球运动甚至整个冰雪运动的一个重大机遇,但鉴于花费、场地等问题,大多数人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记者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