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欧元拍出去,还仅仅是用于引进大牌外援的转会费,接下来,还有巨额年薪需要陆续支付。这并不是全部,在一家为了一名外援就可以花费巨资的俱乐部,其他外援的花费太低似乎有些说不过去,甚至,本土球员的工资、奖金不提上来,都与俱乐部“形象”不符。在近四成中超俱乐部同时发力、市场虚火上升的情况下,一切都要水涨船高。如果没有做出特别充足的预算,球队在整个赛季中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
这也正是去年泰达坚决不要孙可的原因。抛开泰达与权健之间的事情不谈,仅从维护球队整体状况的角度出发,泰达队就很难接受一个6600万先生。作为现役国脚,孙可的能力毋庸置疑,在技术层面,当时正处于保级状态的泰达队非常需要这样一名强援。可是,如果高薪的孙可去了,其他球员怎么办?球队薪资结构被打破,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要比引进强援更大。
外援也是如此。曾有不少球员在私下里提到,外援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赢下比赛。“光看外援没用,得把国内球员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 ”“有换外援的钱,还不如给大家都涨点。”相比于普通外援,大牌们可能不太会被攀比,但只要拿着超高的薪水,就一定会有巨大的压力。能够迅速进入状态,一切都不是问题,否则,连队友都会渐渐失去信任。
另外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是,各俱乐部是否都做好了充足的可持续投入的准备。即使是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每年轻易烧出去几个亿乃至更多,都是不小的压力。一旦难以为继,留下的就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