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8月27日下午5点,距离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还有3个小时,天空中依然飘着小雨。
站在开幕式指挥中心大屏幕前的焦勇,双手环抱在胸前,静静地看着屏幕上正在陆续入场的观众们。作为全运会应急管理部主任,对于这场已经下了差不多24个小时的雨,焦勇的心情有些复杂:雨水是否对电动升降旗装置有影响?还在路上的观众和各地运动员代表是否能够准时抵达?水滴场馆周边的交通是否受到了雨水的影响?场内湿滑,演员们的发挥会不会受到干扰?一串串的问号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又马上被一一否定。“经过多次的磨合、演练,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使真的出现意外,我们分布在场馆内外的各个应急团队,也会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今晚(8月27日),天津将会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奉献上一场精彩的全运开幕式。”想到这些,焦勇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随后,他拿起手中的对讲机,呼叫了场外应急指挥车上的同事,请大家再一次确认各个重点点位的准备情况。
距离开幕式的时间越来越近,雨水似乎变得更密了。进场后的观众找到自己的座位,首先看到了座位上的“服务包”。打开后,里面不仅有手电筒、拍手道具等,最重要的是,还很应景地放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其实,开幕式当晚,像这样的风险应急小预案,焦勇和他的同事们制定了很多个。这其中既有像“主席台贵宾未在规定时间到达主席台”“代表团官员、运动员在场馆出现健康问题”等这样事关贵宾、运动员的问题,也有像“观众突发伤病事件”“停车场车位不足”“场馆周边大量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等与观众息息相关的事。
焦勇所在的应急管理部,是第十三届全运会27个职能部室(中心)之一,主要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组建,负责全运会期间,指导和推动全运会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备案与发布、演练,建立快速高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应急指挥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所以,提到焦勇和他的应急管理部,就离不开“预案”两个字。除了编制《全运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外,今年全运会期间,针对开闭幕式这个重中之重,焦勇提出借鉴外地举办同规模赛事的经验,创新开闭幕式编制体例,编制简明操作方案,把开闭幕式突发状况的应急解决程序浓缩为一页纸,力求简洁明快,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翻开《第十三届全运会开闭幕式突发事件简明操作预案》,可以看到186项突发事件的应对操作预案,几乎都被浓缩在了一页纸上,但是这些突发事件处置的执行人、流程、主责部门等关键信息却一目了然。
可以说,为了编制好这些预案,焦勇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并且精益求精。这期间,他们不仅要协调各个工作组,更要对各工作组提交的预案作出科学的评判。比如,哪些预案还缺少关键信息?哪些地方可能还存在着风险点?进入全运时间以来,焦勇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随时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中。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场馆,为的就是查找每一处风险点。特别是随着开幕式的临近,一次次的彩排预演,不断有新的问题被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焦勇和他的应急管理部,必须迅速地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彩排、演练就是希望看到问题,提前处置并制定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开闭幕式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焦勇说。
除了科学详细地制定各种应急预案,焦勇和他的应急管理部还制作了全运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详细规范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程序、内容、方法和时限要求。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依据全运会总体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先期处置、两级响应的措施和步骤,形成了快速报告、快速联动、快速处置的格局。同时,开发了全运会应急综合信息系统,采集、梳理全运会各类预案、赛事安排、气象信息、场馆平面图、应急联络员等数据,为处置突发事件快速提供相关信息。“整个全运会期间,市应急办应急指挥车、通讯车和小型移动视频平台将在主要场馆进行值守,为各赛项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力量。”焦勇说。
作为一名经常跟突发事件打交道的“老应急”,焦勇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名儒雅的学者。不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市政府应急办主任其实是一位处置协调能力非常强的人,而且越是遇到大事,越是沉着冷静。“面对突发状况,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作出判断,并随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平时着急是为了有事不急,我们期望无急可应,但有急则必须马上响应。”焦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