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想要“单飞”,可惜的是他选择的羽毛球项目职业化程度并不高。离开了国家队,也许就意味着会失去很多。如果不“单飞”,这些年积累的个人品牌价值又如何实现?作为一名老运动员,林丹已经拿完了所有的冠军,他说自己是因为喜爱才继续留在赛场上。如果真的离开赛场,“林丹”的价值必然缩水。如何找到一条既能留在赛场上让“林丹”这个品牌保值,又能将个人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路,林丹正在探索。
相比于国外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中国运动员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单飞”是一道坎。当年李娜、郑洁等人“单飞”引起了很大的反应,也被赞扬为中国体育向职业化靠拢的一次飞跃。林丹想要“单飞”,绝不会像当年的李娜、郑洁等人那么容易,一方面他是解放军队的选手,另一方面在中国羽毛球队的历史上,还没有当打王牌球员被放行的先例。
拥有属于自己的赞助商,是很多中国运动员的梦想,但目前中国体育的各支王牌队伍,都是分别整队打包给赞助商,像林丹这样还在国家队并拥有与国家队赞助商相互冲突的同类品牌赞助商的运动员,恐怕很难再找到。这是一个特例,也许只有中国羽毛球队的林丹能够做到。李永波需要林丹,而林丹也需要国家队这个舞台。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下,才有了今日林丹为实现个人品牌价值的探索。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