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的弟子遍布国内足坛,而在他的弟子群体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群,当数1991—1992年那支国奥队。那支国奥队拥有后来成为甲A时代最红明星的一批球员,被誉为“92黄金一代”,堪称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支国奥队。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尽管拥有很强的整体实力,但徐根宝率领的那支国奥队,还是在1992年年初的奥运会亚洲区六强赛上遭遇了“黑色9分钟”,未能打进巴塞罗那奥运会男足决赛阶段。尽管未能出线,但那一批球星都是在那支国奥队内开始为人所熟悉的。
连高峰和马明宇都得打替补
1992年年初,在吉隆坡的六强赛上,徐根宝率领的那支实力强大的国奥队冲击巴塞罗那奥运会决赛阶段。纵向来看,那届国奥队实力最强,成材率最高,加上徐根宝特殊的性格,所以当时这支队伍非常牛气。连高峰、马明宇、大李明等后来称雄甲A足坛的明星球员,在那支国奥队内都只能打替补,足可见那支国奥队实力之强。
尽管从身体条件来说,除了范志毅等极少数球员外,都比较一般,但在个人能力上,那支国奥队拥有很多个人特色鲜明的球员,比如郝海东、胡志军和高峰的突破能力,彭伟国的传球,范志毅的爆发力和后插上能力,徐弘的补位意识,黎兵、蔡晟和翟飙的头球,江津则有开球直接进禁区的特长,后来很少有那么多特色球员能一起出现在国奥队内了。从技战术能力来说,徐根宝也调教出了一支将战术与技术、意识结合得很好的球队。
那支国奥队前锋线上基本是一高一快(主力是郝海东和蔡晟,黎兵当时还是左边后卫),偶尔也打二高,翟飙和蔡晟两个1.9米的大个同时上场,极其豪华。一快当然是郝海东了,他在那支国奥队是头号射手。中场虽也有工兵型选手,如湖北的张军,但更多是来自南方的技术型球员,如彭伟国、曾繁钦、蔡庆辉、沈嵘等。不可否认,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有灵气,但后来在马来西亚雨季举行的六强赛上,身体还是吃了一些亏。后卫线上,范志毅、徐弘、黎兵和冯志刚是铁打不动的主力,这条后防线力量、身高和速度都不错。
横下一条心,可惜未出线
1991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亚洲区第一阶段小组赛,徐根宝率领的国奥队势如破竹,甚至创造了17∶0大胜马尔代夫队的纪录,进攻线极具威力。对头号强敌朝鲜一平一胜,范志毅大力头球定乾坤,帮助国奥队主场1∶0战胜朝鲜队,从而成功打进亚洲区六强赛。
1992年年初,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的六强战正式打响,徐根宝放出了话,“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六强里有三张晋级门票,而且国奥队实力又如此突出,外界都以为他们能出线。首战日本,虽先失一球,但依仗整体上的优势,张军、蔡晟各进一球,反败为胜。第二场对卡塔尔,开场两分钟彭伟国就博来了一个点球,可惜郝海东将球射失。最后0∶1失利,后来卡塔尔拿了那次六强赛冠军。第三场对科威特,胡志军打进了一个经典进球,禁区线上右脚凌空抽射,球钻进大门。1∶0战胜科威特,打掉了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下一场又是对实力最弱的巴林。可是世事难料,在中国3∶0完胜巴林,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同时,前三场全胜的卡塔尔放水故意输给科威特,最后一轮,卡塔尔对日本,科威特对巴林,都可以获胜双双出线,这样就把韩国推到了悬崖边上。虽然中国队手握6分(当时取胜一场只有2分),形势相当不错,可是心里都没底。
这场与韩国的比赛宣告“黑色9分钟”这一新名词的诞生。开场就被韩国队彻底打蒙,9分钟内,韩国队就三次洞穿江津的高大身躯把守的球门。中国队员完全失去了信心,只有范志毅还在怒吼,他在下半场更是上演了中后卫从后场带球突破过人杀到对方禁区的血性,可惜他的分球被蔡晟浪费。其他队员已经没精打采了,郝海东最后的进球也无济于事。那支国奥队无缘奥运会,但那批国奥明星的辉煌职业生涯其实才刚刚开始。
(早综)
“92黄金一代”
国奥队名单
主教练:徐根宝
门将:江津、黄洪涛
后卫:范志毅、徐弘、黎兵、冯志刚、高玉勇、魏群、余捷
前卫:彭伟国、张军、曾繁钦、蔡庆辉、沈嵘、大李明、马明宇
前锋:郝海东、蔡晟、胡志军、翟飙、高峰、魏意民